首页 / 徐克成看病

徐克成看病|“大医”的温情与严厉

None

日期:2019-04-17作者:None来源: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

k5.jpg

  医学是什么?

  医学从诞生的第一天,就和人文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优秀的医者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还更应该有丰富的医学人文情怀。正如“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所说:医学要有人的温度。

  笔者随徐克成教授出门诊,总会被这位医者对患者发自内心的爱所感动。写医学科普之余,也来记录一下近日(3月27日)门诊里“温情与严厉”的三两事。

  01

  “我终于见到您啦!”这天门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精瘦老人,仆仆风尘的脸上写满了激动。

  老人姓徐,今年74岁,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有二十多年的慢性胃炎,去年十月查出胃角早癌,在一家医院做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手术。

  尽管是癌症早期,术后无须放化疗,但出院后的徐老先生一直背负巨大的思想包袱,总觉得“浑身不对劲”,终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欢。

  一天,他在中央电视台的医学节目中,了解到徐克成教授的个人事迹和治癌理念,深受鼓舞,萌生了要到广州找徐教授看病的想法。

  但是儿女工作繁忙,老伴身体不适,徐老先生只好一人孤身上路。由于买不上齐齐哈尔到广州的机票,他只得先乘飞机到福州,再坐高铁辗转到广州。

  听完徐老先生的叙述,徐克成教授笑着握紧徐老先生的手说:“谢谢你的信任!你太不简单,老先生!”他耐心和徐老先生分析病情,不断鼓励其放松心态不要紧张。但一个问题困扰着徐教授:让他住院?“早期”胃癌手术后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让他入院,一方面病房紧张,另一方面入院后,为他做什么?

  徐教授:“老弟,你比我小的多了,看上去很有精神,不一定要住院吧?”

  “那不行!今天早上我老伴来电话,问有未见到你,要我拍一张你的真人照片给她。”徐老先生急了,说:“老伴过几天就来广州。你一定为我做个全面检查。你给什么治疗,我都接受。”

  徐教授真的为难了。他让一个病区专门加一张床,就作为“康复”……

  徐克成教授反复叮嘱身边护士,“人家这么远一个人跑来,很不容易,一定要照顾好。”

  此时,徐老先生突然变得很激动:“我患胃病几十年,胃镜做过几十次,和医生打交道这么多年,没遇到过这么有‘温度’的医生!”笼罩他多时的愁云,此刻已消散大半。

  对于术后康复期的患者,如何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帮助他们从阴郁的情绪中走出来很重要。有时,医生亲切的微笑和关怀的话语,就是一剂康复的良药。

  02

  在徐老先生后面进来的是一位结肠癌肝转移的杨先生。杨先生63岁,做过姑息性手术切除,后化疗,但病情进展,肝上长满肿瘤,出现严重黄疸。精神和食欲不佳,十分虚弱消瘦。女儿和一名中年男子陪同他前来。

  看到杨先生提供的病历资料出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某医院。徐克成教授关切地询问:“你是少数民族?”“是的,苗族。”“你们怎么过来的?”“我们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真不容易啊!”杨先生告诉徐克成教授妻子也身患重疾,经济压力非常大。陪同而来的中年男子是杨先生的战友,杨先生曾在1979年和1984年两赴越南作战,是某部队某连的指导员。“作战时他非常英勇顽强,总是冲锋在前,经历过殊死搏杀!”战友感慨的说:“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个英勇的钢铁战士,竟倒在了癌魔面前。来此,就是请徐教授看看,能否最后帮助他一下。”

  徐克成教授站起来,主动上前握起杨先生的手,“感谢你,为国家作出这么大的贡献!我会尽力帮你忙!”他心里自然清楚,杨先生的病情危重,就算最先进的医学手段也难化腐朽为神奇,但他依然愿意尽力去帮助这位英勇的老兵,最起码能给他鼓励和关怀。

  03

  这天临近中午,来了一位淋巴细胞瘤患者张先生。张先生在2017年6月因左颈部出现包块就医,确诊为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医生建议他做化疗,但他坚决拒绝,自作主张到寻中草药治疗一年多,同时还注射一种“奇怪”针剂,“刚打下去,肿块就缩小,但很快又长起来了。”直到肿块破溃,淋巴明显增大,整个脸都肿了。他读了徐教授的书,希望来这里“寻找一条生路”。他问:“徐教授,有什么灵丹妙药?”

  “化疗!必须化疗!”徐教授讲得十分肯定。

  “化疗副作用大,我不想接受!”张先生显得很顽固。

  徐克成教授声音提高道:“你这是把自己生命当儿戏!”他指出,多数淋巴瘤对化疗药物敏感,即使侵袭性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都可以通过单纯的药物治疗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

  张先生仍然说“考虑考虑”。徐教授将声音放低下来,慢慢的说:化疗的效果,在不同肿瘤是不同的。化疗是淋巴瘤首选治疗,千万不要舍弃能救命的正规治疗,而去耗费时间和金钱找偏方。“不管你去哪里医院,回家乡的医院也可以,关键是化疗。”徐教授再强调。

  张先生问:“为什么不可以用氢气治疗?我看了你的公众号。”

  徐教授似乎恍然大悟,说:“虽然已有证据显示氢气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改造微环境和整个机体,也有改善作用,但是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氢气对淋巴瘤有作用。从理论上看,作为保健和康复的手段,可以去体验。但是,必须在做完正规治疗的前提下。”

  温情的医生,有时候会变得很“严厉”。

  在此文将发之际,徐克成教授还给笔者发来语音关心张先生的下落。他想知道这病人在“考虑考虑”后,是否有把他的意见听进去,是否有接受化疗。因为化疗可以挽救这个病人的命,不化疗可能命就没有了。

  人类与疾病的战争是永恒命题。每个个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医学的局限性。在疾病面前,医学并不是万能的。竭尽全力以专业知识及技能解除病人的病痛,让每个生命能够尽可能享有生存的尊严,是每个医者的天职。同时,予以病人关怀和鼓励,是医者仁心,亦是无疆大爱。正如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写道:“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有时候,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