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例分享

氢,也许是“不死癌”克星

None

日期:2019-11-18作者:林泓来源: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

  “风湿”在很多人印象中,就是刮风下雨变天时身体的不适。

  然而,类风湿关节炎并非如此!

  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会出现骨质损害,进而发展为关节变形,最终失去功能导致残疾。因此,类风湿关节炎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被这种“不死的癌症”折磨了21年的苏女士,仅仅吸氢一个月后症状已明显改善。过去出远门是一种奢望,而此刻的她,正潇洒地在东欧各国游玩。

  苏女士清楚地记得,那是1998年的1月,广州渐入寒冬,她的十只手指逐渐发黑肿胀,疼痛难忍,连水壶也拿不住。

  是冻疮?苏女士的第一反应。在家人建议下,她到医院就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致残性极高的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往往需要终身服药控制病情。

  起初的治疗并不十分顺利,苏女士病情进展,不时全身疼痛,手指开始弯曲变形。辗转求医,更换了几种新药,她的疼痛逐渐缓解了,手指变形也控制住了。

  但是,药物的副作用随之而来。尤其是甲氨蝶呤片,这是一种抗肿瘤的化疗药(注:1988年开始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掉发、咳嗽、肝区疼痛等副作用,让她叫苦不迭,愈渐消瘦。不仅如此,但凡天气转变或者饮食不慎,还会导致病情加重,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2010年,受风湿免疫影响,苏女士又患上了干燥症——眼睛干涩、惧光、睁眼困难,眼睛变得一大一小。干燥症给苏女士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出门须戴偏光镜,同时携带三种眼药水。由于其中一种药水需低温冷藏,因此还要带上冰袋。

  转机出现在2019年9月初的一天。中学同学碧儿告诉她,氢对类风湿有积极作用,建议她到“生命之光”氢分子体验中心去试一试。

  碧儿是“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的会员,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严重副反应让她有耳难闻、有口难言,与人交流常要用纸笔。经过几个月的氢氧混合气(66.6%的氢,33.3%的氧)免费体验后,她口齿变清晰了,听力也有明显改善。

  “我不是‘生命之光’的会员,不是癌症患者,可以去体验吗?”苏女士问。“没问题,我帮你!”热心的碧儿很快联系协会领导并说明情况,苏女士在协会关照下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体验。

  10月8日,“生命之光”举办氢分子体验分享会,苏女士激动地走上台,分享了自己的喜悦——

  1、体验5天后,眼睛干涩、惧光情况开始有较明显改善;

  2、现在眼睛能睁开了,完全不需要滴任何眼药水,也不需要戴眼镜出门了;

  3、由于药物引起的咳嗽、尿频尿急和肝区疼痛,现在都消失了;

  4、过去吃药也还会感到疼痛无力的双手,现在居然可以稳稳地拿着水壶了;

  5、嗓子打开了,国庆节教孙女唱《我和我的祖国》,居然能毫不费力飙高音了!

  

a1.jpg


  “我的眼睛现在能睁大了!”苏女士开心展示吸氢前后的对比照

  分享会上,苏女士光彩照人,脸上挂着幸福的笑。

  

a2.jpg


  分享会结束的第二天,苏女士开启了期待已久的东欧之旅。这样的长途旅行,是过去她想都不敢想的。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类系统疾病。该病是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的组织当作威胁对其进行攻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包括关节部位的疼痛肿胀或僵硬,手、足、肘,膝等关节均为易累积部位。患者的病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出现骨质损害,进而发展为关节变形,最终失去功能导致残疾,该病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中国首个全国范围多中心、前瞻性类风湿关节炎直报(CREDIT)项目的调研最新结果显示,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群体庞大,疾病认知程度不够;致残率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两年致残率达50%,3年致残率达70%;规范治疗率低,只有不到44%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得到比较规范的治疗,患者的缓解率仅有17.7%,绝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的效果并不满意。

  目前,人们对这种病缺乏清晰了解,但炎症反应是其典型特征。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抗炎抗氧化物,从理论上说来,对关节炎,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有治疗价值。

  在临床研究上,也确实观察到可喜的效果。

  2012年,日本学者通过对20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每天给予高浓度氢气水,发现4周后患者尿液氧化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都显著下降,在间隔4周后,上述指标继续下降。在第2个4周治疗后,尿液氧化指标进一步下降。5名早期患者全部明显缓解,其中4名患者在整个治疗结束后症状完全消失。

  2014年,另一日本学者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研究,对受试者每天给予500毫升的H2+盐水或安慰剂+盐水,在输注后和4周后测量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DAS28),结果显示,氢气能快速缓解关节炎表现,并能持续达到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