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了肝血管瘤怎么办?
None
日期:2024-06-07作者: 来源:FUDA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影像技术的进步
越来越多人会定期体检
很多人看到体检报告就懵圈了
“肝血管瘤是啥”
“为啥会得这个病”
“是不是就是得癌了”
日前
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
氢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孔小锋医生
便在直播间与大家分享
关于肝血管瘤的知识
一起去看看吧
一 肝血管瘤是什么?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是由于血管内壁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瘤体主要由大量血管组织构成,与正常肝脏实质间仅由一层纤维鞘分隔,通常由肝动脉供血,部分患者伴有动静脉瘘。肝血管瘤常为单发且较小(直径<4cm),多发病变约占10%。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占所有肝血管瘤的96%。肝血管瘤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约1:3。
▲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将肝血管瘤分为3级
目前肝血管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01 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
02 激素刺激:性激素可以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移行乃至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怀孕和口服避孕药可使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血管瘤生长。
03 感染: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
二 临床上有什么症状?
肝血管瘤通常无症状,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相关。小的肝血管瘤多无症状,当肿瘤直径>5cm,可因对邻近组织和脏器的压迫导致产生临床症状。如:
— 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右季肋区不适感或胀痛,偶有因左肝巨大血管瘤压迫胃肠道产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 因自发破裂或外伤情况下破裂而并发腹腔出血,出现严重腹部症状;
— 因巨大血管瘤或肝门部血管瘤对胆道的压迫引起胆道梗阻,出现黄疸;
— 压迫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导致布加综合征;
— 肿瘤内若有血栓形成或坏死可致发热及全身消耗性凝血等严重并发症;
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还有部分患者会产生焦虑,主要表现为对肿瘤继续增大的担心、手术风险的恐惧以及治疗花费的顾虑。
三 如何诊断?
肝血管瘤的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肝血管瘤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不典型或疑似病人常规进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或多种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如仍不能确诊,必要时可考虑影像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以确诊。对于没有临床症状且无手术指证的肝血管瘤,应每半年复查腹部彩超一次。
▲与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等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
四 肝血管瘤是否要治疗?
肝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疗、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应根据肝血管瘤的大小、数量、位置、血供、分型、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毗邻关系以及患者自身的一般情况综合制订。
对于大多数确诊而无症状的患者,仅随访即可,无需治疗。如对于不伴有危险因素的Ⅰ、Ⅱ、Ⅲ型病人,无论肿瘤直径、位置,原则上以随访观察为主,建议半年或1年定期复查;对于直径<5cm诊断明确的肝血管瘤绝大部分无症状,不应以治疗风险小而轻易治疗,原则上建议观察,无须进一步检查;若直径≥5cm,半年后复查,如果大小没有变化(即生长速率≤3mm/年),则无须进一步做影像学检查,如果生长速率>3mm/年,建议在6~12个月后做增强MRI监测,如病灶稳定,则无须进一步检查。
当出现以下情况,建议酌情治疗:
— 伴临床症状的肝血管瘤,无论肿瘤直径大小;
— 进行性增大的肝血管瘤:每年瘤体直径增长>2cm视为快速增长;
— 合并其它少见并发症,如瘤体压迫胆管、门静脉、肝静脉出现梗阻性黄疸、门静脉高压症、巴德-吉亚利综合征、肝血管瘤自发或外伤破裂出血、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 无症状的肝血管瘤合并一些特殊情况时,如备孕期及妊娠期巨大血管瘤、重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合并巨大血管瘤;若肿瘤位于第一、二、三肝门处且具有明显增大倾向;建议预防性切除;
— 诊断不明确的肝血管瘤;
— 肝血管瘤导致严重精神症状。
目前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
方法主要有
01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目前有开腹切除和腹腔镜下切除两种。根据血管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肝血管瘤剥除术、不规则肝切除、肝段或半肝以及扩大的半肝切除,肝移植术。其中,相较于传统的肝切除术,肝血管瘤剥除术可能具有保留更多正常肝实质、对肝功能影响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点。
02 局部消融术
如热消融(射频/微波消融)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肝血管瘤微创治疗方法,其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肿瘤长径≥5cm且具有明显增大倾向,或虽无明显增大倾向但存在相关症状;肿瘤长径<5cm,具有明显生长倾向,且位置位于第一、二、三肝门处;瘤体巨大,占位效应明显;有经肝脏实质的进针路径,周围无大血管、胆管及重要脏器,凝血功能良好。
03 肝动脉介入栓塞术
具有创伤小、花费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病灶5~10cm的患者TAE治疗后肿瘤保持稳定或变小的可能性较高,但对于巨大病变(≥10cm)的患者,TAE无法阻止肝血管瘤的生长。此外对于乏低流量血管瘤或静脉血供血管瘤效果不佳。
04 肝移植术
肝移植术:适用于Ⅲ型肝血管瘤伴有各种危险因素或巨大肝血管瘤伴严重肝功能损害的病人。因并发肝内多发动、静脉短路的病人,也可行肝移植治疗。
05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此病多因七情郁结、饮食内伤等,导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日久渐积而成。对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采用疏、消、攻、补等法。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肝血管瘤治疗的时机往往需经综合评估,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症状、瘤体影像学分型、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选择随访观察、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当影像学检查示瘤体为局灶型且直径≤3cm,B超与增强CT影像表现较为典型时,则无需特殊干预措施,仅随访观察即可;当瘤体呈多发型、弥漫型,或者局灶型且直径>3cm,以及出现临床症状或并发症均为此类患儿的治疗指征。